制度约束 文化引领 构建和谐教育

制度约束 文化引领 构建和谐教育

――襄樊五中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与思考

襄樊五中校长   刘道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全局”的新理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角,举国上下掀起了共建和谐社会的热潮,“和谐”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的期待和追求。百年历史名校、老牌省重点中学和省级示范学校--襄樊五中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重要时刻,襄樊五中党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紧紧围绕“科学、创新、和谐”六个关键词开展了一系列思考和讨论,敏锐地提出了“制度约束,文化引领,构建和谐教育”的治校方略,在构建和谐校园上做出了一些大胆的思考和实践,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襄樊五中文理科高考高分率、重点大学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全市遥居第一我校先后有56人次荣获数、理、化、生、信息学等奥林匹克竞赛国家一等奖,奥赛成绩在全市遥遥领先!各科竞赛均由我校在全市率先取得突破。2002年至2007襄樊五中为清华、北大输送了87名高素质人才,在全省领先襄樊五中2007年高考再创辉煌,取得7项全市第一:理科660分以上11人(全市共13人),全省第二;650分以上24人(全市共32人),全省第二;600分以上195人,全市遥遥领先;文科600分以上8人(全市共13人),全省第二。包揽全市10名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包揽全市10名清华、北大等著名大学保送生。通过北大、清华、人大、上海交大等全国著名大学自主招生考试62人,居全市第一。2007年8、9月,《湖北教育·时政新闻》先后公布了全省2007年高考高分段(理全省前2000名,文科全省前1000名)分布、各校考取清华北大等情况,襄樊五中文科居全省第一,理科居全省第二,考取清华北大人数(24人)居全省第二!我校先后在2005、2007年两次以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入选“中国百强中学”。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十佳校园文学报刊”、“全国东西部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中华美德教育行动示范学校”、“全国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省最佳文明单位” 、“省最佳安全文明单位” 、“省绿色学校” 、“省花园学校”、“省级园林式单位”、“省普法先进单位” 、“省科技兴校50强学校” 、“省电化教学示范学校”、“湖北省中学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单位” 、“省高中教育行业状元单位” 等光荣称号。

襄樊五中得以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学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构建和谐教育。 

治校有三种层次,即人治、法制和文治。所谓文治,就是靠文化引领和熏陶来进行治理。文化的作用是潜在的、长期的,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最本质的。所以,文治是治校的最高境界,校园文化的构建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对文化引领作用的重现。

一、构建物质文化,打造独有的视觉享受

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学校的“硬文化”或者叫做“视觉文化”,它通过“视觉刺激和影响”达到其独有的熏陶效果,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墙一室都具有教育功能,襄樊五中的状元桥、大成殿、八文亭、文化柱、古老的树木、投资650多万元兴建的既实用又美观学生食堂、全市唯一的天文台及其它仿古建筑构成了古朴幽静的五中校园环境,五中校园建设在保证其实用价值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其观赏性和文化价值,真正达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和谐统一,人们一踏进五中,就有一种宁静致远、淡泊名利、潜心治学的欲望和感受; 我们在五中新校区的规划和建设中,非常重视承接老校园深厚的物质文化底蕴,同时我们还要科学地构建新五中更丰富的物质文化。

二、构建精神文化,挖掘不竭的精神动力

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的“软文化”或者叫做“隐性文化”,它通过“精神影响”达到其长期的、巨大的熏陶效果。

1、制度文化:既约束,又引领

    治理学校靠的是合理、完善的制度,而不是靠校长的意志和情感。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一个好校长关键在于有一套好制度。没有制度建设的治校是人治,有制度建设的治校才是法制。只有建立制度化的科学管理形式,才能确保学校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学校必须进一步完善制度,进一步强化落实。

    襄樊五中制度文化建设的理念是“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物;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经过相关人员反复讨论、不断修改和完善,形成的襄樊五中系列管理制度代表了全校师生的思想和利益,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文化,既有约束作用,又有引领功能。《襄樊五中学生一日常规》、《襄樊五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襄樊五中“重起点、重过程、重发展”的目标考核和教学质量“五级目标”考核机制》、《襄樊五中名师评选和管理制度》、《襄樊五中中层干部年终考核机制》、《襄樊五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等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主流文化:彰显名校特色,统领发展全局

襄樊五中注重打造以“五个坚持”和“四项工程”为中心内容的学校主流文化“五个坚持”:即坚持发扬五中人精神,做到文明、振奋、求实、创新;坚持“理想的教育”这一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长、成功的乐趣,让每一个家长都能得到子女成长、成才的喜悦,让每一个教师都能体验到教书育人的乐趣;坚持“四个崇尚”的学风,即崇尚礼仪、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崇尚一流;坚持“三园”办学目标,把五中建设成先进教育理念的实验园、先进教学技术的示范园、先进人才的百花园;坚持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四项工程”:即:1、完善名师评价机制, 搭建教师成才平台, 创建名师工程; 2、强化生源意识, 完善育生网络,创建名生工程; 3、拓展校园面积,全面提高质量, 创建名校工程;  4、提倡人文关怀, 服务全校师生, 创建民心工程。建设更加和谐的襄樊五中。

3、干部文化,展示干部队伍的示范性和权威性

校长文化是学校文化进程中所折射出的、校长(及其领导下的班子集体)独有的精神追求和职业特征。校长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代表者、引领者,因此,校长(及其它班子成员)的品格、修养、水平均应成为全校师生的楷模。

干部文化建设的理念是“四讲、三作用、三争做”。学校党委成员要始终做到“四讲”:讲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校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还要学习哲学著作;讲团结——团结班子内部的所有成员,团结广大教职工;讲原则——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和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尊重教师和尊重学生的原则;讲务实——淡泊名利,勤奋踏实。学校要通过校长文化的构建来推动民心工程的建设。中层干部要起到“三作用”:即带头示范作用,传达、落实党委思想的桥梁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的润滑作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要做到“三争做”,即争做负责领域的管理专家,争做本学科的工作模范,争做教育教学的科研表率。

   4、教师文化,凸现园丁精神,塑造教育大师   

教师是包括教师群体公认的教育思想、教学境界、职业情操、文化素质、品格修养在内的行为准则,是教师群体推崇的潜规则。教师文化导航班级文化和学生文化。学校要通过教师文化的构建来推动名师工程的建设。

    我校教师文化建设的理念是构建以三明之师 为核心的教师思想、教育文化和以“为人师表”为核心的教师行为文化。“三明之师”:即做明理之师——明育人之理,明职责之理,明人际交往之理;做明辨之师——明辨是非,明辨对错,明辨真假;做明天之师——用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气势、飞扬的神采引导学生摆脱迷茫,探求真知,走向灿烂的明天。通过以“为人师表”为核心的教师自身行为文化的构建,使全校教职工达成一种共识: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时时都育人。

 我校提倡教师会教书、懂生活、善交流。会教书:五中教师要爱教书,善教书,教好书,把教书育人当作终生的事业。懂生活:明确生活的意义:让自己的生命在自己的事业中释放最大的社会价值,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当我们回首住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明确生活的责任:对家庭、子女的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明确生活的方式:自觉选择高雅、健康的生活方式。善交往:把握好鸿儒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必要的清高是很可贵的;把握好交往的心态,与人进行诚恳、平和的交往,学会感恩,学会理解,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襄樊五中教师文化建设的理念引领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老教师的教学如火纯青,青年教师的教学蒸蒸日上,一支具有园丁精神和育人艺术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学校现有在岗职工290余人,专职教师近200人,其中在岗特级教师10人,高级教师140多人,受到国家、省、市级奖励和表彰的名师达130余名;傅雪青、靳旭东等多名青年教师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徐可可、陈靖、刘静、甘露、廖爱红、李衡、李天艳等一大批青年老师荣获全市优质课一等奖;先后承担了国家课题12个,省级课题9个,市级课题15个,取得了可喜科研的成果,先后被授予“省科研兴校50强学校”、“省科技科研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5、学生文化:培养优秀品质,实现自我提升

    学生文化是全体同学在学习、生活和处世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取向。它是永不眠灭的、内化在心灵深处的取向文化,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燃料,而且是学生思想深处的精神动力。

      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学生文化的核心是营造“三高文化”,培育“四种品质”。 “三高文化”即高境界地做人——志向高远,情趣高雅,品德高尚;高效率地学习——基础扎实,视野开阔,思维敏捷;高品位地生活——养成好习惯,锻炼好身体,调整好心态。“四种品质”,即“忠、雅、诚、健”。忠——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学业;雅——举止文雅,兴趣高雅,为人儒雅;诚——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在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学生文化上,我们坚持教学中心,德育为首,突出行为养成教育,能力培养教育,乐学活学会学的学习品质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指导思想,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教室文化、寝室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专栏文化、办公室文化等校园文化创建活动重温入团誓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十八岁成人仪式、运动会、体育节、辩论赛、诗朗诵、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健康和谐成长。如,在寝室文化建设上,我们做到三美入室”:把美带进寝室,把美带上床头,把美带入梦乡;达到四个相互 ,营造室友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寝室新风尚;2007届高三男生103寝室李林泽等4位同学同时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均被北大、清华保送录取,这就是我校通过创建寝室文化的所取得的成果;我校的文化建设,促进了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的升华,每年有一大批品学兼优的积极参加学生业余党校的学习和培训,主动向学校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和思想汇报,我校从1983年创办学生党校以来,共培训学员25期,6000多人次;共发展学生党员20批,189人,同时还为党组织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后备军,受到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

名校出名师,名师育英才。独具特色的五中文化孕育出一支精湛的教师队伍,一批获得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和考入清华、北大的高素质领军人物脱颖而出,这些领军人物又带动了全体同学的进步,整个学校进入一种良性发展态势。今年考上清华、北大的24名五中学子在给母校的信中说:“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五中已经形成了浓厚的传统和文化,一个有人文气息的学校比任何一个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学校要强得多,因为身在其中的我们受到她的传统感召和影响而产生的内在动力是强大的。在学习上,这种动力体现为自觉和勤奋;在生活中,体现为朴素和节俭;在做人方面体现为知行合一……”学子们不仅说出了他们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而且真实反映了百年五中注重文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联系人:湖北襄樊五中 杨立军

邮编:441021

电话:0710-397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