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高台 起于垒土

        九层高台  起于垒土

            ——“青蓝工程”心得体会

高二历史组  邱羽(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

   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积极作用,我校启动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 我有幸师从具有丰富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的陈红老师,学习她的教学艺术,驾驭课堂、处理教材的能力,在这一年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积累学习中我受益匪浅,感悟颇多。

   一、  同课异构——站稳讲台的捷径。

    刚踏入职场,走进办公室认识师傅后,陈老师就告诉我要多听课。新来的年轻教师,要想快速站稳讲台,听课,无疑是一条捷径。但是怎样听课才能事半功倍?这其中也有很多技巧。比如在选择听课形式上,我认为同课异构是最为高效的听课模式。“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即同一课题在自己先备课,设计好讲课思路的前提下,分别听不同老师讲,然后再结合其他老师的优点,整理自己的讲课思路,进行第二次备课,如果在讲课内容上有不同见解应及时请教讨论。比如在讲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的时候,讲到官僚资本产生的时间,教材对这一知识点的提示很模糊,通过听课也能发现不同的老师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有争议,遇到这种情况,作为新教师就应通过听课发现问题,向师傅请教,统一标准后再进行教学,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此外,通过同课异构还可以交流教学方法及技巧,探索更为高效的课堂模式。《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属于现代史部分,内容比较枯燥,是一堂不容易出彩的课。我备课时也仅仅只是把知识点给学生弄清,并无任何教学技巧可谈,自己设想的就是一堂很平淡学生不怎么感兴趣的课。但在听完陈老师的课后,我才恍然大悟,这样一节课还可以讲得如此生动,让学生兴趣高涨并产生共鸣。回顾陈老师这堂课,只用了一只粉笔,没有用PPT,突破点在陈老师对教材内容深入浅出的解读和幽默生动的语言表达上,利用自身经历和具体的历史事例并联系现实,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课的教学。

    二、  出题评卷——巩固提升的平台。

    对于教坛新手而言,出试卷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要把试卷出好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可能大部分新手出试卷的机会并不多。但事实上出试卷对于我们这些基础薄弱的新教师,无疑是巩固知识点及把握重难点的大好机会,是新教师快速提升知识整合能力的平台。在过去的一年里,陈老师经常让我出一些单元测试题及每周小练习,通过对单元知识点和重难点的理解与把握来设计试卷题型及知识点的分布比例,精选好题妙题,从而达到巩固教学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通过出题的锻炼,我成长很快,对教材知识点的把握,比简单的讲课印象要深得多,而且锻炼了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整合能力。

    出题重要,评卷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效果主要是通过考试来检验的,学会分析试卷,学会讲题,对于提高学生分数有很大帮助。为此我经常听备课组老师评讲试卷,通过听不同类型的讲解模式,一是学会了怎样评卷,二是从一个学生角度去听评卷,琢磨哪种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吸取各家之长,避免出现讲题时不分析学情,抓不到点,讲不透的现象。

    三、  集体备课——快速成长的阶梯。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仅仅站稳讲台是不够的,得既要站稳还要站姿优美才行。听课评课是站稳讲台的捷径,那么集体备课就是纠正站姿的训导。我们高二历史组每周集体备课两次,陈老师每次周一时都会了解我们一周的教学进度,然后分配具体的备课任务。在集体备课时间,每个老师各自阐述自己所负责内容的教学设计,并由大家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集群体智慧设计出更好的教学设计,讨论结束后大家可以自由发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这样一来,整个备课组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为的是集体打造出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五中整体的历史教学水平和竞争力。

    陈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历史教师多看些与本专业相关的书,多看些与教育相关的理论书籍,多做“读书文摘”。因此在集体备课时我们除了讨论教学设计外,也经常就某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一年来,集体备课,不仅打磨了我的课堂,也提升了我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确实是构筑了我快速成长的阶梯。

    四、爱校爱生——职业道德的升华。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热爱这个职业,具体来说就是要爱你的单位,爱你的集体,爱你的学生。这一点,在陈老师身上有着深刻的体现,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

    去年陈老师做班主任,每天要去检查学生午休、晚休,还要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嘘寒问暖,对待学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严肃,而是亲切温和,特别是她那如坐春风般的笑容,不仅让办公室的同事愉悦,更让学生觉得心里温暖。这让我反思,原来对待学生并非一定要严厉批评,以柔克刚、平心静气地交流,效果会更好。陈老师不仅关心呵护他的学生,对我们年轻老师,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也很照顾。作为一名在五中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师,陈老师对学生、对同事的爱,也正是对学校的大爱。感动并非一定是要上过《感动中国》或者媒体天天播报的才叫感动,其实,只要你多关心一下身边的人和事,感动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从老教师那里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经验,更要学会如何浸润和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使“爱校爱生”,“以生为本”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熔铸了品格修养的具体实践。

    “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长在于历练,成功在于付出。我相信在襄阳五中这片沃土上,在师傅及各位同行的帮助下,在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只要做好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并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定会很快地翱翔蓝天,为实现“百年五中,中华名校”的目标而纵横驰骋。